2009年5月26日,应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邀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丁钢先生做客教育书院教授讲会,在崇鋈楼归仁堂为我校师生作题目为“教育叙事探究:理论与方法”的学术报告。教育学院院长郝文武教授主持报告会,对丁钢教授的莅临讲学表示热烈欢迎。教育学院及全校三百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丁钢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深刻生动,通过对中西方叙事理论和方法的梳理反思,尤其是对教育叙事理论资源的辩证分析,提出把教育叙事的理论建立在教育叙事与日常教育实践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方法论角度出发,在经验收集、意义诠释和伦理规范等三个方面,对如何收集个人经历或故事素材、进一步深化叙事,以及描述与诠释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策略和方法,廓清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论及其意义。
报告结束之后,丁钢先生现场回答了师生们的问题,台上台下互动交流,整场报告会高潮迭起、掌声阵阵。
2009年5月31日,在我校崇鋈楼归仁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吴康宁先生应邀做客我院“教育书院教授讲会”作学术讲演。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栗洪武教授主持了讲会。
在上午的讲演中,吴康宁教授首先以“走进教育社会学”为题,基于教育问题的社会层面,通过人群差异,提出不存在独特的研究方法只存在独特的研究对象的新颖观点,指出具有“学科之眼”的重要性。同时,吴康宁教授也提出教育社会学“不需要指点江山,不需要指手画脚”,在研究者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进行事实判断,揭示、解释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任务,最后提出了质量互补的研究方式。
下午讲会继续,吴康宁教授重点分析了教育研究中需处理的个人兴趣与社会责任、目中有人与目中无人等九大关系,通过对教育研究的旨趣、态度、路径、基础、重心、资源、品味、效益、活力等问题的分析,为在座的同学呈现了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独特思路。
吴康宁先生的报告观点新颖、例证丰富、语言风趣幽默,整整一天的报告使在座的师生受益匪浅。此次讲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