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厅关于成立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文件
陕教研〔2007〕8号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成立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通知
有关高等学校: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提高高校研究解决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2004年省教育厅决定在我省高校建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省教育厅在13所高校立项建设19个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过两年的建设,部分研究基地已基本完成了建设期的项目,通过验收。省教育厅决定,对首批通过验收的15个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予以正式挂牌(名单见附件1)。省教育厅对我省高校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审验收情况通报见附件2。
省教育厅希望通过首批验收的15个高校哲学社科研究重点基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断壮大科研队伍,加强学术交流,建立和完善科研工作机构,围绕国家和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目标,开展关系改革和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不断提高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研究基地办成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智力库”、“思想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推动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建设西部强省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1.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单
2.陕西省教育厅对我省高校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审验收情况的通报
二○○七年六月十八日
附件1: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单
1. 市场经济与企业制度研究中心(西北大学)
2. 文化遗址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西北大学)
3.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西北大学)
4. 中东研究所(西北大学)
5. 陕西省高校德育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
6. 陕西经济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
7. 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
8. 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西安财经学院)
9. 西部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
10. 西北民族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
11. 欧美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西安外国语大学)
12. 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
13. 汉水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理工学院)
14. 中共党史与延安学研究中心(延安大学)
15. 油气资源经济管理研究中心(西安石油大学)
附件2:
陕西省教育厅对我省首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重点研究基地评审验收情况的通报
2007年1月10日至11日,陕西省教育厅组织部分专家、教授对我省首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进行了评审验收,现将评审验收情况通报如下;
本次评审验收是按照2004年陕西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立项建设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通知》中立项建设的标准、条件进行的。验收分两组进行,验收小组的成员来自各高等学校的专家、教授、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和教育厅行政管理人员。本次验收采取听、看、查的方式进行:即听取各研究基地主任对研究基地建设情况的总体汇报;现场查看各研究基地的硬件条件建设的情况;现场查阅各研究基地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资料,以此综合评价研究基地建设的情况。
本次验收的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总体情况是好的,呈现出以下特点:1. 各高校领导高度重视研究基地建设。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在科研资金、科研政策、科研人员方面给予研究基地建设以极大的支持, 有力保障了研究基地建设顺利进行;2. 工作机构健全,在管理方面更加趋向于科学规范管理,管理制度日益完善,有些学校呈现出动态管理的状态,学校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协调配合,为本次验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3. 在硬件建设方面,各研究基地依托学校每年保证为研究基地拨入10万元以上专项运转经费,为研究基地配置了拥有独立、集中的学术报告室、多媒体设备、计算机等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室拥有1万册以上的专业图书和国内外已发行的代表性学术期刊,基本达到了立项的标准和要求,具备了满足科研工作需要;4. 各研究基地的研究方向明确,特色突出,在科研成果方面立足陕西区域,面向国内外,学术成就成果较为突出;5. 学术队伍日益壮大,学科带头人大都由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政治素质高、治学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在国内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较为稳定坚实的学术团队;6.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各研究基地都主办过一次以上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有的研究基地还选派出国访问学者和接待国内外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但是,在评审验收中,我们也发现,我省首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立项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1. 有个别研究基地在研究方向上集中度不够, 研究方向、内容与研究基地名称出现错位;2. 有的学校将研究基地建设与学校的学科建设混为一谈;3. 有的研究基地管理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4. 有个别研究基地在立项建设期间科研成果薄弱,参与研究基地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员相对较少;5. 个别研究基地建设在经费投入、硬件建设、图书资料等方面还有一些差距。
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各研究基地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和管理,不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档次和水平;要立足于为陕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研究方向要突出特点和特色, 在研究方向和内容方面要有超前性;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注重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建立起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将研究基地建设成为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要进一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加强动态管理,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内在科研成果上有标志性的突破,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题词:高校 社科 研究 基地 成立 通知
抄送:教育部社科司、教育部科技司。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 2007年6月18日印发
打印人:刘利平 校对人:李梦泽 共印25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