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教师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研究 学前特教研究 农村教育研究 教育政策研究 教育教学实验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在线答疑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报道

中心师生参加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研究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
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10] 阅读次数:[]


2024118日至10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研究分会第22届学术年会在江苏大学举行。来自120余所大中小学的200多位代表聚焦“新时代的美学与美育”,深入研讨相关议题,以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繁荣新时代美育研究、推动大中小学美育创新发展。中心郝文武教授、胡金木教授、张旸教授、张俊列教授、郭祥超副教授以及7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郝文武教授在大会作了报告,张俊列教授在分论坛五作了主题报告,博士生贾天枝在分论坛六作了主题报告。张旸教授、郭祥超副教授分别在分论坛六、分论坛三担任主持人。

郝文武教授应邀作了题为“高质量美学美育的生活性艺术性和完美性”的大会报告。他认为,美是主体审视主客体所产生的内心愉悦感和和谐完美性。美学美育既要以政治道德良善美与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的和谐统一和相互促进为基础和保证,要提高学生和国民赏鉴、享受和创造美的素质,培养创造美的专业人才,本身也要构建育人为本、成人成才、全面发展、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育公平等和谐统一的完美。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形成科学教育制度、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过程、方式方法,也要遵循艺术规律,提高教师审美素养,落实教育制度和教育教学目标美,形成教育教学内容、过程、方式方法和谐统一的完美。河南师范大学李醒东教授对报告进行了与谈,并引发与会专家学者热烈讨论。





张俊列教授在分论坛五作了题为“‘艺’造‘君子之象’:孔子课程思想的美学阐释”的主题报告。他从美学的角度对孔子的课程思想进行阐释,主要从美在理想——君子之象、美在过程——由外至内、美在内容——课程之象、美在体验——情感为本四方面展开学理性分析,既是对孔子课程思想的本源性追溯,亦是基于现实需求的思想转化,特别是对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中本源性思想与标志性概念的一种尝试。




博士研究生贾天枝在分论坛六作了题为“悲剧艺术的美育气质及其学校教化机制与路径研究”的主题报告。她认为悲剧艺术的美育气质源发于悲剧的美学本质,即“悲剧性”。通过对学生欣赏悲剧艺术时的情感共鸣—移情—升华的心理机制进行剖析,发现这一过程会重构学生的心理组织、完善认知等过程并引发学生对真善美价值的反思,进而完成升华。因而这对教师的美育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发挥统筹作用,宏观上建构立体化的悲剧美育课程体系,微观上开发多元化的悲剧艺术教化方式。最后,为了促进现实转化,要打通悲剧美育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悲剧艺术熏陶,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悲剧性事件。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研究分会搭建了一个平台,供关注新时代美学与美育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交流。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促进了中心研究团队的进步,加强了与国内顶尖学术团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研究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