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2日——5月17日,我中心主任郝文武教授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教育现代化研究》调研团队赴广东省韶光、中山、珠海三市调研,调研团由我中心博士研究生雒强、蒙泽察、高文涛、洪松松等组成。此次调研由我校博士生、佛山市顺德启智学校校长申承林和广东省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黄葳教授经多方联系得以顺利成行,受到各县市教育局和学校的热情接待和精心指导。
2019年5月12日,主体间科研团队从学校出发历经近12个小时,跨越1500公里来到了广东省韶关市,开启了在粤的调研日程。
2019年5月13日,调研第一站,调研团队来到了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这个镇属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注重教育的氛围较为浓厚。上午依次调研了高宅小学,董塘中学,凡口学校,董塘中心小学。在中心校张校长的介绍中了解到:中心校管理全镇教育,全镇共有2个完全小学和7个教学点。教师147人,学生不到3000人。其中中心小学共1600人,占总学生数的一半多,所以有些路程较远的学生需要住宿,这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其家庭教育的缺失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下午团队继续调研了双峰寨中学,上中坌小学,同心小学,石塘镇新华书店中心小学。了解到这里的乡村教师补贴为1050元/月,其中省财政出资占80%,县财政出资占20%。这些补偿措施对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9年5月14日,调研团队驱车一小时来到了位于深山竹林中的红山镇,调研了烟竹小学,聚海盛德中心小学,红山中学,红山小学。其中聚海盛德中心小学属于几个企业家共同出资与乡镇共建,体现了社会热心人士对乡村基础教育的情怀与责任。林培育校长在谈到当地农村教育的现状时指出:乡村教育的特点是很难留住优秀教师,乡镇补贴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大,中心校的学生数流动性大。县城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家长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学点的特点是教师年龄偏大,缺乏年轻教师。
2019年5月15日,调研团队来到了广东省中山市,上午在中山市教体局座谈,了解了中山市的教育发展状况。中山市的城乡差距较小,戏称“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但从统计意义上说仍有占比1%的农村学校,约为30所。这些学校的共同特点是学生流失严重,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很多年没有新教师的注入。座谈完,依次参观了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朗晴小学,远洋学校。第二天调研了南朗镇云衢中学,翠亨学校,中山纪念中学,三乡镇载德小学,光后中心小学。中山市由于地处沿海发达地区,有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所以与其他省份有所不同,他们的学校聚集了大量的随迁子女就学,导致了本地区教育资源承载量不够,出现了巨大班、巨大校的状况,急需扩充教育资源,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的需求。
2019年5月17日,广东调研的最后一站来到了珠海市,与斗门区教育局的相关领导进行了座谈,会后调研了乾雾中学,乾雾中心小学,五山小学,斗门镇中心小学。珠海市是全国义务教育均衡示范市,教师待遇均衡,城乡较为一致。随迁子女占到总学生数的55%。这是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共同具有的教育特点,也是我们教育领域值得研究的教育问题。
广东经济发达,特殊教育也有优势。本次调研还专门考察了佛山市顺德启智学校、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和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课题组还利用空余时间参观了孙中山先生故居,深受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