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教师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研究 学前特教研究 农村教育研究 教育政策研究 教育教学实验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在线答疑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报道

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第一届跨年学术论坛成功举行
作者:[李明,洪松松]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12] 阅读次数:[]

20161230日下午14:30,教育学院、西北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第一届跨年学术论坛”在崇鋈楼二层思齐堂举行。郝文武教授、龙宝新教授、孙峰副教授、胡春明副教授、张旸副教授、胡金木副教授、吴东方博士、王乐博士、周兆海博士以及教育学原理专业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主要分为 “主题汇报”、“教师点评”以及“听众提问”三个环节。

论坛开始前,由教育学原理学科带头人郝文武教授致辞。郝老师对跨年学术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同学们所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随后,对参与论坛汇报的师生给予鼓励,并祝愿跨年论坛圆满成功。

论坛伊始,张旸老师作了《教育价值的发生机制研究》的报告,她通过对价值的各种定义方式尤其以赵汀阳教授的“关系-自足论”作为基础,对教育价值概念进行日常用语分析。接着,孙峰老师就张旸老师的汇报提出将价值分析与我国文化现状相联系的观点,即从文化学的视角进行探讨。胡春明老师随后对汇报进行点评,他首先肯定了选题的现实价值,并分别从明确研究问题、理清概念关系、讲清理论基础等方面对该研究提出了建议。2014级硕士研究生倪艳分享的主题为《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她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并在宝鸡某小学高年级进行质性研究,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王乐老师分享了《乡村“离土”教育的话语隐喻分析》,他从“离土”和“隐喻”进行分析,阐述乡村“离土”教育受到的影响,总结出以“考”、“读”、“教”为工具导向、以“走出去”为城市导向和以“不再做农民”为他者身份导向的三种离土教育。接着,龙宝新老师对王乐老师的汇报做了精彩的点评,他认为当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入侵,涉及到文化调试、文化冲突和文化斗争问题,因此必须感受到乡村文化的魅力,怀有对自身文化回归的心态。

2014级硕士研究生董贵芬汇报主题为《“实是求事”的合理性论证》,她首先对“实事求是”进行理论反思,然后回归现实生活,反思“是”包含差异,应看到不同的存在。其次论证了“实是求事”的合理性。最后从“是”与“事”的位置差异内隐不同的思想观念、“实是求事”与“实事求是”动态相携两方面分析“实是求事”是对“实事求是”的继承与超越。郝文武老师进行点评,郝老师强调现实中存在着“是”与“事”的矛盾主题论证,既做到“实事求是”要坚持,但更重要的是“实是求事”,理论最终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从实践中获取体验感、现实感,因此要坚持通过实践探讨真理。2015级硕士研究生贾晨汇报的主题为《“破”与“立”互动中五四时期德育价值观的反思与建构》,她从“破”与“立”两方面出发,分析了五四时期德育价值观的反思与建构。2016级硕士研究生郝媛的汇报题目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危机探究》,她从国家政策导向及现实的困境论述了选题的缘由,提出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教师专业发展到底出现哪些危机的研究问题,进而对于研究设计进行了阐述。周兆海老师点评,首先从研究视角来看文章从城市视角转入到农村视角,即反映了一种教育情怀,也总体性或直面的描绘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2016级博士研究生高文涛的汇报题目为《努力提高人民满意率的满意质》,他对西北地区民众对基础教育不同方面的满意情况进行了分层解释,对满意率和满意质的联系与区别和目前人民对教育的满意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进而提出人民对教育的满意状态是高满意率与高满意的状态。吴东方老师进行点评,首先吴老师对满意率与满意质进行更深刻的解释。从政治或教育的管理机关出发来对教育进行基本的评价。人民满意的教育表达的是政治性话语。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更多表达的是民众对教育需求的感受或实际教育活动对民众的感受。2016级硕士研究生刘文倩的汇报题目为《教育技术实践中道德失范的研究——基于国家级资源共享课中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视频分析》,她从教育技术实践中道德失范问题的存在等方面论述了选题缘由及意义,进而相关概念、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及研究的框架等方面进行讲解。王乐老师进行点评,他指出教育技术与道德失范是值得研究的,怎样把握教育技术的运用与道德之间的平衡也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论坛尾声之际,郝文武教授对于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次论坛为师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术交流机会,并就论坛的组织形式提出建设性意见,表示以后每一年都要举行跨年学术论坛。最后对参加论坛的师生发表新年祝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